那会儿,还是用土灶的时候。 母亲很忙,从孩子们起床开始,就只看到桌上的早餐,不见母亲的踪影。我们知道,母亲一早起来,做好早餐和午餐,就到田里干活去了。中午,就把早上做好的,拿出来热一热。直到黄昏,母亲的身影出现在门口,才会开始洗菜淘米,准备晚餐。 可对于累了一天的母亲来说,晚餐也是能简则简。毕竟,哪怕吃过晚餐,还有一大堆的家务活儿,在等着母亲。所以,母亲每次做晚餐,都会把菜和粥放到同一个灶上,一起蒸煮,这么一来就快得很了。 乡间的土灶上,都会放一个大铁锅。铁锅里,煮的是晚上的米粥;而在铁锅上,再架一个笼屉。笼屉底部,是稀稀疏疏的竹片,让锅里的热气能透过。竹片上,铺上白色的纱布,再放上晚上吃的青菜,这就是乡间的蒸菜了。 多数时候,蒸菜是很多如母亲这般的主妇,最青睐的做菜方式。毕竟,白天累,晚上还得忙,若要母亲为了一顿晚餐,大费周章,也实在不合理。于是,蒸菜这种一举两得的方式,就成了母亲的最爱。 可蒸菜虽然省事,味道却不马虎。 蒸好的菜,不能马上吃,得先倒出来,晾一会儿。等菜凉了,拌上调料,味道清香,入口清爽。搭配上米粥,看似简单的一顿饭,却能吃出不俗的味道。蒸出来的菜肴,软嫩中带着鲜香,清爽中又有着滑嫩,令人叫绝。 当然,要蒸得好,火候是关键。火太大,则过于熟烂,口感欠佳;太小,则蒸不熟,或者口感太生硬。所以,乡间的主妇们,厨艺高低,在看似简单的一道蒸菜中,往往就可以立见分晓。 就如今看来,蒸菜这样的菜肴,不仅口感佳,对健康也是好的。省去了油烟,多了几分清淡,而且又能保住菜中的营养,堪称集实用与享受于一身了。 |